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08 No.7 P.88-92

数字化期刊

生态智慧的艺术诠释——徐刚报告文学美学特征分析

唐超学 

摘 要: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亲历的真实、表达的诗意、理性之美和多样化修辞四方面解读徐刚报告文学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论证作者"生态话语"的智慧而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美学特征
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46(2008)07-0088-04

作者单位:唐超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湖南,长沙,410081) 

参考文献:

[1]龚举善.转型期生态报告学的理性审视.[J].勋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2]鲁迅.论睁了眼看.坟.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199
[3]李炳银.九州生气恃风雷-论报告文学发展踪迹及兴盛原因.文艺争鸣.1988年第6期
[4][5]梁多亮.报告丈学的真实美和理性美.宜宾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6]李青松.我说徐刚.森林与人类.2004.(8)
[7]王炳社.报告文学美学初探.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8]罗宗字.对生态危机的报告--新时代以来的生态报告文学简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6)
[9]张春宁."大散文"质疑.文艺评论.1998.(2)
[10]王晖.百年报告文学文体流变与批评态势[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18-119
[11]麦天抠.赵瑜等.1988:关于报告文学的对话.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
[12][13]梁多亮.报告文学的真实美和理性美.宜宾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14]徐刚.荒漠呼告--土地之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

出版日期:2008年7月31日

请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