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08 No.7 P.109-111
从萧红的生活经历浅析《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性
陈未 张艳丽
摘 要:<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 "抗战文学"是学界对其最为传统的经典诠释,然而,当我们再次对小说进行仔细考究,却不难发现,这个观点与文本之间存在着无法衔接的断裂,与抗日相关的时代民族精神的内容载体似乎显得太单薄,相反,文本中作者深刻的生命寓意和鲜明的女性意识却得到极致体现,而这融注着萧红自身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这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也是萧红自己苦难的结晶. 关键词:悲剧性;女性意识;封建男权思想 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46(2008)07-0109-03
参考文献:
[1]尹鸿著,(《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 [2]萧红著京天编选,《萧红经典》,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 [3]葛浩文著,《萧红新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4]秋石著,《萧红与萧军》,学林出版社,1999年. [5]皇甫晓涛著,《萧红现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曹革成著,《我的婶婶萧红》,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 [7]铁峰著,《萧红文学之路》,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 [8][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9]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
出版日期:2008年7月31日
请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