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08 No.11 P.69-70

数字化期刊

简析曹禺《日出》中的象征

沈玉慧 

摘 要:曹禺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集大成者,曹禺剧作的成功标志了现代话剧在中国的成熟.他的剧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娴熟的技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曹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分析曹禺的创作,发现他很善用象征手法,体现在话剧作品,他的象征手法运用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日出>的题记: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句话已经决定了<日出>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说用作品来象征现实生活是很多作家的做法,那么曹禺为何如此喜欢用象征?他是怎样用的?这种表达到底有何值得称道之处?本文将以他的<日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曹禺;日出;象征
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46(2008)11-0069-02

作者单位:沈玉慧(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上海,201600) 

参考文献:

[1]谢迪克.大公报,1936.
[2]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J].剧本,1982(10).
[3]引自《尚书·汤誓》.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30日

请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