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09 No.5 P.10-11

数字化期刊

从意象的生成看中西方诗学意象的差异

李兵 

摘 要:在中西方诗歌和诗学中, "意象"这一范畴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意象"作为一个生成性美学艺术范畴,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下就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中西诗学中的意象从内涵到外延都有差异,本文就从意象的生成这一较独特的角度切入,试图深刻地阐释中西方诗学意象现的不同之处,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并运用这一重要的艺术范畴.
关键词:意象;意象生成的前提;意象生成的结果

作者单位:李兵(许昌学院文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参考文献:

[1]吴新桐."意象"的中西差异和古今流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陈鼓应.老子·第一章[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陈鼓应.老子·第二十五章[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王先谦.庄子·知北游[M].上海:上海书店,1986.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7]李艳丽."道"、"意象"与中西艺术思维比较[J].艺术百家,2008(2).
[8]周振甫.系辞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9]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陈良运.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1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出版日期:2009年5月31日

请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