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赵倩倩(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陈澧撰,罗伟豪点校.切韵考(附音学论著三种)[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燕.试论陈澧《切韵考》辨析"重组"方法的得失[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3(6).
[3]方孝岳.略论汉语历史上共同语语音和方音的关系口口附谈对戴震的音韵学的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1960(3).
[4]谷建.陈澧《切韵考》"用字偶疏"条例之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
[5]李开.戴震《声类表》考踪[J].语言研究,1996(1).
[6]李开.论江永的审音方法及其在古韵分部中的应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1).
[7]李新魁.江永《四声切韵表》及其继作述评[J].暨南大学学报,1980(2).
[8]李新魁.裁震《声类表》简述[J].求是学刊,1980(4).
[9]刘琨.陈澧《切韵考》所删《广韵》小韵考[J].陕西师范大学,2002.
[10]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11]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孙健,李小明.陈澧反切系联法之"互用条例"质疑[J].汉字文化,2007(1).
[13]王力.汉语音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武学军.陈澧"切语借用" "切语偶疏"考[J].晋东南师专学报,2000(1).
[15]谢艳红.试析顾炎武在古韵分部过程中对系联法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6).
[16]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