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09 No.11 P.36-37

数字化期刊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为例

王晓静  秦明 

摘 要: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交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图片、影像等多种符号,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也随之扩展到囊括这些符号系统.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者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建立了多模态语法分析的理论框架.本文依照Kress & van Leeuwen建立的视觉语法框架,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叉三个方面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验证视觉语法对图文双模态语篇的适用性,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并对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提出期望.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

作者单位:王晓静(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秦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研究,2007(5).
[4]田璐,刘泽权.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e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85/1994.
[6]Kress,G.& 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