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0 No.4 P.60-61

数字化期刊

与丑角影子的和解——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和《小麻雀·稻草人》之比较

谢致欣 

摘 要:文章运用荣格心理学中有关影子和自我的理论,解读台湾作家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和儿童文学绘本<小麻雀·稻草人>,分析以丑角形象展现出来的影子原型,理解黄春明作品里对童年的深深怀恋,明白如何接纳自我、继而真正成长.
关键词:黄春明;影子;丑角;童年

作者单位:谢致欣(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参考文献:

[1]黄春明.黄春明作品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黄春明.小麻雀·稻草人[M].台北:皇冠文化,1993.
[3]河合准雄.如影随形:影子现象学[M].罗佩甄译.台北:扬智文化,2000.
[4]霍尔(C.S.Hall)等.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5]霍普克(Robert H.Hopcke).导读荣格[M].蒋韬译.台北:立绪文化,2000.
[6]梁敏儿.黄春明的童话世界:影子原型的拼贴空间[J].儿童文学学刊,2003,(10).

出版日期:2010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