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1 No.4 P.146-147

数字化期刊

尽"微薄"之力——媒介融合时代"微博解救乞讨儿童活动"的传播学分析

宗焰 

摘 要:2011年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于建嵘教授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求助:让其帮忙发微博,寻找失踪的孩子杨伟鑫.微博发出后,立刻引起网友关注,并且有网友表示,2010年初曾在厦门看到一名和杨伟鑫相似的孩子在乞讨,并上传了孩子乞讨时的照片.随后,孩子的家人立刻赶往厦门寻找其下落.受此启发,于建嵘教授于1月25日在新浪开通了微博,并发起了"随手拍照,以微薄之力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开通之后,网友立刻响应,不久,此活动吸引了各路传统媒体的加入,报纸,电视,广播纷纷参与.各地公安机关也是积极响应.一时间,网络上在辞旧迎新之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打拐行动,在这场活动中,各路媒体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兴媒体的微博同时作为信息的发源地,地位举足轻重.传统媒体的及时跟进也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媒介融合时代,新老媒体的联袂出击给人惊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些许的缺憾和不足.本文拟就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的热点事件入手,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各路媒体面对热点事件的传播策略和特点分析在推进事件前进过程中的遗漏和偏差
关键词:微博;新媒体;媒介融合

作者单位:宗焰(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参考文献:

[1]郭全中.微博及其盈利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0,3.
[2]陈力丹.2010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3]卢士海.微博VS传统媒体[J].传媒,2010(10).
[4]宋好.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0(11).
[5]赵立.团结意见领袖.创新舆论引导模式-从"嬗变中的昆明"网络专家博客笔会谈起[J].青年记者,2010(12).

出版日期:2011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