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1 No.4 P.292-293

数字化期刊

通往和谐两性关系之路——从后现代立场解读《奥兰多》及其同名电影

伍发泉 

摘 要:"雌雄同体"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诗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她的经典作品<奥兰多>就是围绕这一思想进行创作的.文章首先分析总结"雌雄同体"的创作理念,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从电影叙事、演员角色和导演意图三个方面阐述电影<奥兰多>的后现代特征.文章指出,小说<奥兰多>及其同名电影消弭瓦解性别二元对立的作用不容置疑.另一方面,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雌雄同体"更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它是人们摆脱内心孤独、建立和谐两性情感关系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奥兰多;雌雄同体;后现代

作者简介:伍发泉(1981-),男,湖南衡阳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众文化.
作者单位:伍发泉(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参考文献:

[1]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现与文学创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6.
[2]袁素华.试论伍尔夫"雌雄同体"现[J].外国文学评论,2007,(1):90.
[3]蔡芳.谢葆辉《奥兰多》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殊途同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26.
[4]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22.
[5]隋晓获.论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一部传记》中的真理观[J].学术交流,2009,(8):175.
[6]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问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北京:三联书店,989.120-121.
[7]刘静.《远航》与《奥兰多》--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双性同体理想的实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0
[8]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8,155,202.
[9]Florence,Penny Conversation with Sally Potter,Screen 34,3:Autumn 1993:279
[10][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9.

出版日期:2011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