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1 No.4 P.36,35

数字化期刊

《西郊观桃花记》中复杂的遗民情怀

栾翔 

摘 要: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程朱理学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汉族知识分子"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强烈的民族气节.遗民学者秉持"华夷之辨"思想和挽救民族文化的初衷,形成并推动了声势极其浩大的遗民诗潮.朱鹤龄<愚庵小集>虽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但着实可以被称作遗民作品的典型代表,在经世致用学术思潮影响下,朱鹤龄的故国之思及对清军暴行的控诉本能且有节制地流露在他的诗文中.
关键词:《愚庵小集》;朱鹤龄;清初遗民

作者单位:栾翔(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00) 

参考文献:

[1]朱鹤龄,愚庵小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赵团.戾气//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兴盛.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毒年谱[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何宗美.乐志林表,跌荡文酒--惊隐诗社及其文学创作浅析[J].南开学报,2003.
[6]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M].上海:三联书店,2010.

出版日期:2011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