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1 No.6 P.193-194

数字化期刊

论疯女人形象的存在意义——《简·爱》文本研究

白梅芳 

摘 要: 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讲述了简·爱坎坷又动人心魄的一生,也塑造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形象.自1979年美国女权主义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发表了《阁楼上的疯女人》以来,伯莎·梅森这个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疯女人的出现不仅仅在于营造了一个悬念、加速了情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疯女人的产生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而伯莎作为一个不受社会制度规约的疯子,其代表了简·爱内心的愤怒与欲望,是愤怒中的简·爱.
关键词:夫权社会;剥夺;自我;本我

作者单位:白梅芳(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参考文献:

[1]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7.
[2][美]苏珊·兰瑟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02-219.
[3]王志玲.伯莎·梅森——夫权制度下的“疯女人”[J].名作欣赏(下半月),2005,(2).
[4]韩敏中.《疯女人》与《简·爱》[J].外国文学研究,1998,(1).
[5]朱虹.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外国文学评论,1988,(1):88-92.
[6]张国宝.“疯女人”话语权的缺失——《简爱》文本研究[J].南通大学外语学院,2010,(14).

出版日期:201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