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2 No.1 P.35,34

数字化期刊

由犯罪心理学看萨德本家族悲剧

姜娟

摘 要: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动因和行为要素,不同的性格和社会控制力会导致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押沙龙,押沙龙!》巧妙地呈现出不同的犯罪心理与萨德本家族悲剧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辩证地分析沃什·琼斯,托马斯·亨利以及托马斯·萨德本三人的犯罪心理过程,挖掘出萨德本家族悲剧的原因,进而体现出《押沙龙,押沙龙!》对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探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犯罪心理;萨德本;悲剧

作者简介:姜娟(1986-),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作者单位:姜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著.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美]尼维德.等著.变态心理学:变化世界中的视角[M].吉峰,杨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美]巴特尔,等著.犯罪心理学(第七版)[M].杨波,李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赵培玲.评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9-22.
[5]winslade,WilliamJ.Jr.“The Criminal Brain:A View from the Bench Exploring the Criminal Mind”.(')1 January 2004.Novemb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