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2 No.1 P.55-57

数字化期刊

“无丑不欢”的草根戏——闽南高甲戏探微

白梅芳

摘 要:兼容并包的地域文化孕育了闽南高甲戏,也滋养了高甲丑.高甲丑本来只是高甲戏中的一个行当,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总结,高甲戏形成了以“丑”为美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戏剧舞台上独领风骚.本文从高甲戏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高甲戏的艺术特点,探讨其成因和价值,并最终透过其发展现状,探讨高甲戏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高甲戏;闽南地域文化;丑角艺术;小人物

作者单位:白梅芳(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参考文献:

[1]庄长江.泉州戏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4-118.
[2]陈世雄,曾永义.闽南戏剧[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335-368.
[3]中国戏曲现代研究会.荒诞与真实——喜剧论文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263-277.
[4]蔡湘江.泉州民间舞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22-125.
[5]陈娟娟.艺术创造与兼收并蓄——兼及对高甲戏“旦角”表演的思考[J].福建艺术,2004,(1):67-68.
[6]吴永艺.一方水土一方丑[J].福建艺术,2003,(3):45-46.
[7]曲六乙.福建安溪高甲戏是个“宝”[J].福建艺术,2001,(3):40-42.
[8]黄书贵.高甲戏传统与新创剧目的音乐设计[J].福建艺术,200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