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东京文学
DONGJING WENXUE
2012 No.4 P.272-273

数字化期刊

日本机器人动画生命力之思考

彭诗云

摘 要:机器人作为科幻动画中最主要的形象符号,被大量的应用于日本动画中.被称为“日本三次动画热”的产生无一例外都是由一部以机器人为主干的科幻动画的产生而兴起的.机器人动画如此的影响力到底是碰巧的偶然,还是不可抗拒的必然?从1963年的《铁壁阿童木》到今天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它是以怎样的生命力驰骋于动画的世界里?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将为动画从业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日本;机器人;动画;生命力

作者简介:彭诗云(1987-),女,江西九江市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治愈系动画的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彭诗云(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参考文献:

[1]凌纾.动画编剧[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42-43.
[2]张涛.机器人引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cuixs.机器人发展简史[J].环球科学,2007(3).
[4]韩竞,马俊波.论日本动画中的机械情结[J].电影评介,2009(6).
[5]吕江.日本动画中机器人造型设计的演变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6).
[6]李彦.日本动画类型化思考——以机器人动画为例[J].日本研究:文学与文化研究,2010(3).